2024年12月信贷、社融增长均超预期,M1和M2增速双双回升。
中国人民银行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.09万亿元,2024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.26万亿元,比上年少3.32万亿元。
具体到2024年12月,新增人民币贷款9900亿元,同比少增1800亿元;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28575亿元,同比多增9249亿元。12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313.53万亿元,同比增长7.3%,狭义货币(M1)余额67.1万亿元,同比下降1.4%。流通中货币(M0)余额12.82万亿元,同比增长13%。
M1、M2增速双双回升
2024年12月,M1、M2增速双双回升。其中,M2同比增长7.3%,增速较上月末加快0.2个百分点,M1同比下降1.4%,降幅较上月末收窄2.3个百分点,连续三个月回升。
中金公司固收团队认为,由于置换债券规模仍然较大,部分资金继续以企业活期存款沉淀下来,2024年12月M1同比增速从上月的-3.7%升至-1.4%,M2同比增速也受到一定支撑,不过2024年12月非银存款大幅减少,这对M2反弹幅度形成明显约束,M2同比从上月的7.1%升至7.3%。
海通证券指出,M1、M2增速双双回升,除了2023年同期基数偏低外,两方面因素也比较重要。一是房地产销售的持续回暖,带动了居民存款向房企活期存款转移,帮助M1同比降幅收窄。二是2024年12月政府支出追进度,政府存款向企事业单位存款转移,12月财政存款同比少增了7504亿元。往后看,新口径下M1同比增速能否持续回暖,还需要继续跟踪房地产销售以及财政发力的持续性。
开源证券固定收益团队指出,从2024年10月份开始,M1改善,后续持续高增,主要原因是债务置换改善了企业和居民的现金流量表。化债能够改善企业和居民现金流量表,企业应收账款可以转化为现金流,政府对非税收入依赖度下降,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有了保障也会增加消费。
政府债支撑,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%
在政府债和企业债的支撑下,2024年12月社融超预期增长,也好于季节性,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%。
华泰证券固定收益团队指出,2024年12月政府债券新增17612亿元,同比多增8288亿元,特殊再融资专项债是主要贡献。往后看,今年2万亿再融资专项债已启动发行,一季度将是发行高峰。而国债等供给要等到“两会”之后。今年赤字率大概率提升,特别国债和新增专项债均有望较去年明显增长,政府债券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社融的重要支撑。2024年12月企业债券减少153亿元,同比少减2588亿元,企业债同比多增主要源于过去两年基数较低,从内生需求看,目前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依然有限。
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,在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背景下,2024年12月新增社融时隔四个月之后首次实现同比多增,主要受债券融资、特别是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多增拉动。
他指出,2024年新增社融累计32.26万亿元,同比少增3.33万亿元,主要受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少增5.17万亿影响。另外,由于IPO难度加大,2024年企业股票融资同比少增5031亿元,也对社融同比表现有较大拖累。2024年债券融资同比较大幅度多增,其中政府债券融资多增1.70万亿元,背后主要是为稳增长和支持地方化债,政府加杠杆力度明显加大;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2846亿元,主因债券发行利率走低提振企业债券融资意愿。另外,2024年信托贷款同比多增2400亿元,但主要原因是基数较低,同时也可能受房企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政策影响,不代表信托融资监管明显放松。
化债影响持续对公贷款同比少增,居民贷款回暖
2024年1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9900亿元,同比少增1800亿元,但好于市场预期。信贷结构中,居民和非银贷款同比多增。企业贷款同比少增,多家机构认为,这主要与地方隐性债务置换对存量贷款规模产生的影响密切相关。
具体来说,2024年12月居民贷款增加3500亿元,同比多增1279亿元,居民短期贷款增加588亿元,少增171亿元,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3000亿元,同比多增1538亿元。
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指出,受春节假期提前的影响,使得消费需求在12月提前释放对居民短期贷款有支撑,由于2025年春节时间在1月底,较2024年春节提前一个月,这将带动一部分春节前的消费需求在12月提前释放,对居民短期贷款形成正向带动。居民中长期贷款受地产数据改善带动,得益于政策稳信心强预期,叠加年末房企业绩冲刺,12月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和二手房成交面积持续回暖(可得数据的相关城市),可对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正面带动,实现同比多增。
